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冀卫提主字〔2021〕第92号
尤志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高猝死事件救治率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培训。一是高度重视急救技能培训。将院前急救技能普及培训纳入到《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并明确提出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 的使用方法。二是推动急救培训同质化。为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各级急救中心按照《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T/CADERM1001-2018),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急救和心肺复苏培训,提升现场急救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急救志愿者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推动现场急救技能的同质化。三是着力完善救护培训机制。近年来,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积极推进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普及培训约30万人,其中将应急救护纳入干部网络学院教程,在线学习人数突破4万人。持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试点7年来累计覆盖42所高校,培训新生47万人、救护员6.4万人。全省注册师资培训人数跃居全国第二,建成应急救护培训基地3个。组织红十字青少年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暨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我省28个单位获奖。
(二)积极推动急救知识培训进校园。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强化对学生进行爱惜生命、保护生命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心肺复苏术培训,让广大师生了解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挽救他人。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且通俗易懂的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宣传标语及彩页等,使学生们能充分认识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二是拓宽教育载体,提高普及率。在高校、高中阶段学校把应急救护作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之一,明确将心肺复苏列入卫生与救护科目教学内容,通过新生军训工作提高普及率。三是注重卫生专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将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列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开展现场操作示范教学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进教师规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术。在中小学校卫生技能大赛中,将心肺复苏术作为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必会、必考项目,通过以赛代训形式,提升了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急救能力。
(三)推广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普及应用。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推动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2019年6月,根据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和省红十字会联合制发《河北省推进公众电除颤计划试点工作方案》,并结合我省当前冬奥会筹办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实际,确定石家庄、张家口以及雄安新区3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目前,试点地区均在重点场所安置了一定数量的AED,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拟对试点地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项目实施覆盖范围。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综合运用报、台、网、微、端等全媒体手段,进一步加大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倡导各地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积极开展群众性急救培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协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持续推动AED配置投入,科学规范指导AED铺设使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互助急救体系建设。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5月28日
领导签发:段云波
联系人及电话:张磊,0311-66165705。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
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
上一篇: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0号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没有了
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兰东辉非法冒用我单位、网站、负责人名义...
7月24日,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京会见了来访的澳门特区政...
7月22日,中国法官协会、中国女法官协会首届年会在国家法...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机构药事...
为深化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保障母婴安康、减少疾病...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纪实网 bjjs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